“標準先行”引領浦東產業發展,量子信息領域國內首個標準化工作組設立運行
關鍵詞: 國科量子 量子技術標準化 國際標準化組織 量子隨機數發生器
近日,浦東標準化領域傳來消息——國科量子通信網絡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國科量子”)專家李明翰博士,正式擔任國際標準化組織(ISO)和國際電工委員會(IEC)量子技術聯合技術委員會JTC3量子隨機數發生器工作組WG13召集人。該工作組是量子信息技術領域首個由我國主導成立的工作組,將推動和引領未來量子技術創新發展與產業協同。
記者從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獲悉,浦東目前已形成“3+8+14+5”的國際標準組織格局,包括3個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委員會、8個國際標準化組織工作組、14個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對口單位、5家國際性專業標準組織上海代表處。
國際協作:構建開放共贏標準生態
量子技術是保障網絡與信息安全的核心技術和基礎支撐之一,當前正處于技術突破和產業化加速的關鍵時期,其標準化進程對于全球產業生態具有重要影響。近年來,各類國際標準化組織、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等積極布局量子技術領域標準研制,在量子計算、量子通信、量子測量等領域發布多項國際標準。
國科量子深入參與量子技術領域的國際標準化工作,在國際電信聯盟(ITU)推動成立“面向網絡的量子信息技術焦點組(FG-QIT4N)”,并積極參與量子密鑰分發網絡接口協議組、網絡組、安全組的國際標準研究和制定工作,圍繞網絡架構、網絡互聯、安全要求、接口協議、應用和網絡演進等領域,牽頭和參與制定《量子通信網絡功能架構》《量子密鑰分發網絡節點保護的安全要求》等20項ITU標準。
此次IEC/ISO JTC3 WG13工作組的設立,為我國更加深入參與全球量子技術治理提供重要契機。工作組將充分發揮我國在量子技術領域積累的深厚技術優勢,深耕量子隨機數發生器的國際標準研制,推進該領域內的術語統一化、測試方法規范化及性能標準建立,為國際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創新奠定堅實的標準基礎。
標準先行:引領國內產業協同發展
近年來,國科量子在多個國內標準化技術組織擔任核心職務,圍繞量子保密通信核心器件、網絡架構、應用接口等方面深度參與國內標準研究,主導和參與制定《量子通信術語和定義》《量子保密通信應用基本要求》等3項國家標準,以及《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架構》《量子密鑰分發(QKD)系統技術要求》等20項行業標準,對推廣量子通信技術規模化應用,促進量子技術、信息通信、密碼應用等領域的融合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2025年9月,經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批準,國科量子承擔“上海市標準化創新中心(量子網絡)”建設任務。中心將聚焦量子通信網絡核心技術標準攻關,加強量子網絡技術創新與標準轉化協作,努力構建安全、高效、可互操作的量子網絡標準體系,全面提升量子網絡標準化水平,加速量子網絡技術商業化進程與產業化發展。
同時,國科量子新獲批開展市級標準化試點建設,聚焦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技術,選擇具備代表性和推廣價值的應用場景,驗證標準可行性,優化迭代標準內容體系,滿足市場應用需求,促進產業協同發展。
近年來,浦東持續探索實踐標準化創新改革,積極落實《上海市促進浦東新區標準化創新發展若干規定》,支持標準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,助力優化營商環境,服務經濟社會發展。
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將持續強化標準制度創新,不斷完善全鏈條標準服務體系,打造多元標準化人才培育體系,加快構建融入全球標準生態的協同機制,釋放標準創新動能,賦能產業提質升級。